《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5 10:39:40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15篇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克和千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1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质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思考,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达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课前准备我让学生走进生活。利用周末的时间到超市里初步了解物体的质量单位并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明确秤能帮助我们准确知道物体的质量。从而也为后面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概念做铺垫。

2.通过“建立质量概念——感受质量——应用知识”的模式,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找一找、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首先,先让学生掂一掂一个粉笔头的重量,在验证称一称,让生感受老师为其准备的粉笔 ……此处隐藏14016个字……——再根据经验估一估”的教学思路,努力演绎了“知识在于建构”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体验”。

1.课前准备我让学生走进生活。利用周末的时间到超市里初步了解物体的质量单位并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明确秤能帮助我们准确知道物体的质量。从而也为后面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概念做铺垫。

2.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我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枚2分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一个大头钉、一粒花生米、两个回形针、4、5粒黄豆,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掂一掂的活动,加深了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以“克”作单位的物品,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换着掂一掂,充分感知几十克、几百克,并初步感知1克和几十克和几百克的差异。

3.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把内容分层细化。先让学生估一估重1千克的一袋黄豆有多重,然后再用盘秤称出黄豆的重量,再依次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互相说说1千克的感受。再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一只手掂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掂1克重的物品,感知1克的1千克的区别,并大胆猜想多少个1克就是千克?最后让学生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在课堂最后一抓准的活动中,6 个小组有一个小组准确的抓出了重1千克的水果,另外有两个小组抓出了重950克的水果,其余三个小组抓出了1100克重的水果,这个活动充分验证了学生在前面的动手体验中,已经准确的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在这堂课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