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1-28 05:11:13
《三国演义》读后感合集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合集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1

自古以来,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曹操的成见都很深,认为曹操不仅奸,而且残,可我不这样认为。细细地品味曹操,他也有英雄的一面。

豁达篇

曹操有任人唯才的博大胸襟。关羽被曹操俘虏之后,曹操并没有因为他是刘备的一员干将而诛杀关羽,而是以礼相待,并任为将军。当他讨伐袁绍时,曾被陈琳一纸缴文骂得狗血喷头,辱及祖宗。但他爱惜陈琳的才华,不但不杀,反而委以重任。在打败袁绍时,曹操从图书中发现曹操部下和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些谋士提出建议,把这些怀有二心的人统统抓来杀掉。不料,曹操却下令把这些书信烧毁,他对周围的将士说:“大战在即,敌强我弱,连我亦自身难保,何况属下将士呢?谋个好出路,人之常情也。”

或许正因为他豁达的情怀,才使攀龙附凤的谋士纷至沓来。此乃英雄的胸襟。

仁义篇

当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被张绣所杀时,他在典韦墓前痛哭:“典韦呀,失去你比失去吾儿还要痛心呀!”可见曹操爱将胜爱子,多好的首领!此外,曹操对贤士丝毫不敢怠慢,意见都能采纳,曹操说过:“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仁义,法令有度,当他的马受惊而践踏麦田时,曹操割发代首。曹操不 ……此处隐藏13337个字……神勇无敌的赵云;老当益壮的黄忠;仁慈爱民的刘备;功未成身先死的庞统……仿佛是穿过时关隧道,我细细的品味,沉浸在了弥漫着历史的香气中。

读过此书的读者必定不会忘掉这两个名字: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但是,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或许,读过《三国演义》后,读者们对于罗贯中的文笔感叹不已。然而,我却有自己的见解。小说与历史始终不能混为一体。小说是故事,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文体。加上自己的想象与自己的见解有何不可?成为文学界的著名书籍也不在话下。可是,历史终究是历史。它是不变的,是真实的。它是为了记录事实,告诉人们什么真假的存在的重要“宝藏”。就如学习与生活。生活在世界上必须要存要美好的想象,对理想的期盼与渴望更是不可少,而学习是为此垫下的基础。带着满身的“渊博”去领略世界的魅力,去完成梦想,带着想象享受生活。

《《三国演义》读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